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傳奇破滅。


這一年,香港並未有靜下來。高鐵撥款與政改方案總算告一段落,菲律賓人質慘劇當中政府更聲名大噪。唯獨房屋政策,似乎一直未得以解決。香港樓市泡沬,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自從去年鬧出天匯一案後,更揭示了特區樓市背後有內地富戶在港炒賣房屋,間接導致樓市高企;同時發展商亦有暗地推高樓價之嫌。面對樓價高漲,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要求復建居屋;二元化的立法會重現跨黨派合作,重申選民心聲;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亦公開跟政府唱反調支持居屋重臨。大家都期待著。引頸以盼的《施政報告》出爐,換來的,是一堆失望。除了特首招牌承諾「絕不手軟」外,我們更有鄭汝樺局長的忽然哲學 - 「唔係買樓先有幸福」。

《施政報告》云云措施中,尤以「置安心計劃」最為曾蔭權推祟,甚至將它稱為「優化版居屋」。跟居屋計劃迴異之處在於新項目「先租後買」的設定,好讓成功申請人士有七年時間考慮購入單位。不過,政府為「試市場反應」,打算分批興建5000個單位。首千個樓盤,最快亦得待二O一四年方能落成。換而言之,這四年建築期內,置安心根本不會直接改變樓價問題。另一方面,假如四年後樓價持續上揚不下,一千個單位供應又如何足已影響樓價呢?自從財政司長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中發出「九招十二式」監管樓宇買賣後,香港樓市並未有大覆回落跡象。相反,七、八月期間有多幅地皮被發展商以近乎天價購入,從而牽動樓價不斷攀高,樓市降溫之期只怕遙不可及。

在日前公開論壇上有學生不甘「置安心計劃」力度不足,受惠圈子狹小。鄭局長因而提出「唔係鼓吹買樓先有幸福」的意見。這句話可以從朋友從父母從老師道出,卻不應出自一個矢志強政勵治的政府官員的口中。要是政府積極將樓市價格作出調控,有決心勝出這場針對富戶的硬仗,它便毫無理由發出如斯軟弱乏力的信號。因為在傳統的教化下,「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亦只有買樓,方可省去租戶面對「居無定所」的窘局。只有安居樂業,才可凝聚普羅大眾的向心力。道理簡單,「鬼佬」麥理浩明白,身為中國人的曾蔭權焉可不知?

「地產霸權」在背後操縱市場甚至多番影響政策制定,政府一方面得不到民眾支持,另一方又不敢公開跟發展商開戰。如此跛腳鴨的行政架構足以維持多久,著實惹人生疑。不過曾班子近年施政連番失利,行政立法關係日益緊張,強政勵治的傳奇只怕早已破滅。

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地底。

最近尋回一張舊唱片,是周國賢的。中學時期,有一大群女同學十分鐘情他,為了打開話匣子,我豪爽的把它買下。相似的白痴事我做過不下十次:愛情小說我掀過幾頁,甜點主菜弄過幾次,跑步減肥也試過持續‧‧‧回想這些荒唐往事,教我忍俊不禁,笑了。

這張唱片聽過數回我就把它封在床底的抽屜內,不曾拿出來。直到早陣子在卡啦OK賣弄歌喉─實際上是眾人的惡夢─我才記起它的存在。

周國賢的歌嘛,比其他流行曲歌詞較有意思,加上音樂本身有搖滾的元素,十分合我的脾胃。歌詞有意思,因為字裡行間藏有故事;喜歡搖滾是天生的,跟「feel」一樣,很難解釋。

《地下街》主題顯而易見,就是說一對情侶在東京地下街過日辰。倒是對地下街的描寫,十分耐人尋味。與生俱來的浪漫病作祟,腦中不斷建構這地底隧道。甚麼人也沒有,就只有你身旁的愛人一齊掃街。唔使憂柴憂米,浪漫到爆!對,沒有人,又何來店舖?又有誰來發現這對金童玉女失蹤?不過當下浪漫中,請別談邏輯,邏輯傷感情。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普選。

老早就應該為「普選」寫下多少意見,畢竟這議題跟香港又有切身關係。整個一月都沉溺於世界各地民主制度的研究當中。當然,進行研究的是教授,我只是有幸參與資料收集這步驟。兩日前又置身於模擬立法會度身訂造另一份政改方案。箇中所得,畢生受用。


近日新興詞彙「八十後」意圖把所有八十年代出生的後生仔標籤為激進一族,詞間帶出與六十年代社運份子比擬的味道。坊間經已引來數以十計的學者為此費神,報章論壇亦不乏相關討論。身為「八十後」的我,老實說,也不怕他人以偏概全。誰叫我不時嗨賴賴,一副裝著滿腔熱血的樣子呢。不打算再深究此類文化領域,皆因體會未算太深。隨緣吧。


再回到普選。這是我關心的。


對民主的訴求在近幾年都十分熾熱,雖然早些時候更偏向無政府主義。發現無政府與利維坦的潛藏魔鬼後,還是放下屠刀,心裡祈求香港政府早日摒棄今時今日的畸形政制,改變政治生態,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每次以為特首玩舖勁,是大家的一廂情願罷。真相,一直都在你我心中。你知道,說甚麼均衡參與其實是商家以及既得利益集團捍衛自己的防衛網;你知道,說甚麼加重民選意味卻內含政府卑微的化妝技巧,希望分化泛民主派本已鬆散不堪的連繫;你知道,一切按照人大常委07年決定是廢話,因為立法會的改變只管通知老佛爺就可,香港理應是「一國兩制」,或許這是奢望。


特區政府在這十年間浮現越來越多問題,根源就在於政制上出現太多漏洞。立會方面,功能組別的不公平剝削廣大市民的參政及影響力,這才有名不經傳的黃宜弘李國寶一眾議員;行政方面,特首選舉委員會的嚴重一面倒情況鼓吹零競爭,這才有董建華的續命神話。稍有經濟基礎的高中生都知道,競爭汰弱留強,促成革新與進步;相反,壟斷只會引領制度僵化腫脹,腐敗無能。因為今日我們的政治體系以及管治團隊幾乎不受衡擊,仍然抱著Impact-response的態度,唔出事就奇。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盛世。

中國崛起,是鐵一般的事實。盛世當前,理應開一支香檳慶賀...慢著!盛世,中國現在處於盛世麼?又或者問,甚麼是盛世?


首次品味陳冠中小說《盛世 ─ 中國‧2013年》,驚訝作者單人匹馬卻集微觀宏觀視野於一身:細如小農民心態、政治局委員之野心盡顯字裡行間;大如國家經濟政策、東亞融合趨勢毫無保留映入眼簾。盛世,是一個集微宏於一體的詞彙。國內人民上下對中國盛世從而嗨賴賴、國外美國日本對中國強盛的媚外屈服,這是讓老陳感動的盛世。然而盛世背後又是否一片太平呢?為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所付出是甚麼樣子的代價呢?這個才值得深究。


用不著2013年,2009/2010年中國「和平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棋局上的關鍵玩家了。經濟冰火期,可能比作者預計的來得更早,發達國家的自由至上經濟機器崩潰,紛紛撲「水」救火。中國盛世,內地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出口第一大國、成為美國的最大債主、G2的其中一員、北京共識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模型。國內嘛,一直和諧平穩渡過六十週年,民族大融和,國內刺激內需,和平到煽動顛覆國家人士統統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不叫盛世叫啥?


或者說個故事,井底之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但那口井到底是誰築起來?假如那口井是封鎖的,任青蛙彈跳力多高多強,終究也只可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淵內。在一個沒法比較的情況下,沒有白,你不會知道甚麼是黑。中國的局勢也接近。在國內的人民不知道自由可貴、上天賦予人權,人人平等的理念;又或者說,西方式哲學在中央政府思想箝制下被妖魔化。日復一日的灌輸,大伙只道民主思想與「安娜琪狀態」(Anarchy)密不可分;經過國共內戰的老一輩於是就在「巨靈」(Leviathan)與「安娜琪」二元對立中挑選了後者。按照Thomas Hobbes的《Leviathan》劇本走,民眾取得和平穩定社會的代價,就必須接受政治機器的濫權或剝削。當然,在Hobbes撰寫時候,民主的理念仍然十分含糊,歐州才剛走出混沌的中世紀準備展開啟蒙運動,更遑論甚麼資訊革命。現今全球化有全球化;資訊發達有資訊發達,要走神授君權一套、文字獄一類罪名無疑與時代洪流對著幹。不過,與香港相鄰的巨靈,正是其中一個俵俵者。辛苦了黨,辛苦了官僚,天天都要曝在熒幕面前封這封那。


老陳說得好,中國的官是父母官、西方的官是人民公僕。同樣為人,怎麼就有些人擁有特權呢?當然,以Lesser Evil的觀點出發,中國比印度走運得多,至少共產黨是無神論,犯不著受階級制度克制。


想起跟友人早前的一則討論,也是一言驚醒我這個夢中人。黨與國為甚麼就不可分?反黨的人往往被標籤為煽動叛亂反國家通敵賣國一類莫須有,反黨的人永遠都是國家的敵人,何解?劉曉波寫得好,中國自古至今的政權性質大致相同,異的只是從「家天下」轉為「黨天下」。中國人仍然抱擁著那種「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封建思想,現在中宣部技巧高了,成功掩藏了故事的底蘊,要洞悉還得要多點對比。正因如此,大陸才多封鎖。


最糟的,是這一撮有能力洞悉問題癥結的菁英被盛世現象沖昏了頭腦,無時無刻嗨賴賴,把歷史的教訓忘得一幹二淨。陳冠中描寫的中國人,壓根兒並非一種揣測;要命的,那是一個現象。長居國內的、一群新生代的,對於「反右運動」、土地改革、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四人幫一類毛澤東時期的劣行不是渺無頭緒就是浪漫化毛主席的英明。鄧小平時代的八三嚴打、八九六四;江澤民九九嚴打法輪功;到今日新疆七五暴亂。「天祐我黨」、「盛世」已烙印在中國新青年的腦海中,《人民不會忘記》,只怕只能在盛世的陰影下苟存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