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星期一

聯合國大會對中東危機重新啟示

近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再次成會國家外交角力場。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會上重申釣魚島主權,引起不少華人媒體報導。然而同場播映的伊朗、以色列兩國互相指責的核武政策,卻少獲港人關注。自從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七年前獲選上任以來,兩國關係持續惡化。艾氏明年將會期滿離任,面對同樣是強硬派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兩國似乎難以在任內改進互信不足問題。這次聯大會議正好展示了兩國問題。

事實上,雙方代表在聯大召開前一星期已於國際原子能組織進行一場「熱身賽」,就中東地區建立「去原子化」的區域安全協議口誅筆伐。伊朗代表譴責以色列尚未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是地區中唯一一個「局外人」;以色列方面則繼續以現時地區局勢不穩為由推卸責任,自然是暗示只要伊朗一日有研發核武的可能,以國將永不進行任何談判。

內塔耶亞胡在聯大會議中更呼籲國際社會必須互相合作,在伊朗擁有核武的最後階段前便需要設下紅線。一如既往,艾哈邁迪內賈德自然否認國家在進行核武研究。唯獨西方國家愈趨深信伊朗的核計劃已經步入成熟階段,德克蘭素來對國內核開發計劃透明度其低,難免加深國際機構懷疑。而且近一年間不斷有情報「放風」發現伊朗專門針對以國國防部人員施襲,下手地點更跨越西亞地區,格魯吉亞、馬來西亞,無遠弗屆。 艾氏卸任在即,這些舉動更難臆測伊朗會否有進一步行動。

不過在這次會議中,儘管內賈德繼續發表挑釁性言論,卻罕有未如以往一樣觸動西方國家離場抗議。相反, 以色列的「紅線論」更引起國際社會疑慮,內塔耶亞胡強硬保守的外交思想主導下,屢屢以單邊政策解決地區問題,比起伊朗,更有可能加劇中東地區不穩。

「阿拉伯之春」後,美、以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已經逐漸減少,從「勢力均衡」的角度觀看,以色列地位有所改變。然而奧巴馬向來對內塔耶亞胡的鷹派外交甚有忌諱,難以配合以色列進取型的地區政策。白宮日前公開表明「紅線論」無助推動地區和平,顯然向以色列撥冷水。另一邊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愈來愈積極透過聯大會議爭取成為會員國,勢必加快實現「兩國論」的終極目標。內塔耶亞胡在內外交迫的情形下,甚有可能狗急跳牆,必須多加留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