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會眾議院周四以300票贊成,124票反對下,首讀通過由執政「為泰黨」提交的特赦條例草案,並決定成立委員會專門針對及修訂法律條文內容。這份草案主要針對2006年至2012年間曾先後被控參與反政府示威及造成社會騷亂的民眾,藉法律條文赦免有關指控。
相關條例在泰國牽起政治暗湧:一方面,提出草案的「為泰黨」議員沃拉猜(Worachi Hema)認為特赦法可以幫助當年蒙冤受屈的政治犯,並且有利推進國內和解;相反,民主黨等反對派懷疑草案旨在大赦前總理他信。假若草案變成法例,他信的貪污罪行亦可能因此得到豁免,更可光明正大回國重整旗鼓,絕非民主黨等反對派所樂見。
特赦條例牽起的反對聲音已經超越政黨層面,連人權組織都發聲表態,關注通過草案會縱容那些有份參與政變、侵犯人權的罪犯,特別是一眾曾經參與武力鎮壓暴亂的軍警。人權觀察組織亞洲主任日前表示,特赦條例只會讓這些武裝份子逍遙法外,擔心會打破先例,長遠削弱泰國的民主及人權發展。
從近幾年泰國政治局勢而言,特赦條例的影響其實不言而喻。自從2006年軍隊發動政變將總理他信推翻以後,支持與反對他信的政治板塊一直角力至今。反對他信封政的「黃衫軍」以中產、尊皇為核心價值,他們普遍不滿他信權力過大,有意挑戰泰皇至高無上的君權;另外「紅衫軍」大多以鄉郊農民為主,他們受惠於他信的農業政策,對推翻他信的民主黨嗤之以鼻。雙方在過去幾年多次進行正面衝突釀成死傷,即使在現總理英祿治下稍有改善,但彼此芥蒂仍然深刻,明顯缺乏互信。
「為泰黨」占眾議院過半數席位,要通過二讀、三讀等程序難度不大,但倘若英祿及其內閣官員無視這些聲音,強行通過法例,一定會造成民意反彈。在這次國會會議當中,曼谷當局在個別區域援引「國內安全法」應付反對派大規模的示威集會,可見雙方互信基礙欠奉。雙方在此役表現克制,未有釀成任何暴力事件。泰國近年「支持VS反對」的惡性循環導致國內政經局面不穩,假如未能改變這種政治生態,泰國經濟問題只會繼續惡化,更遑論處理國內的分離勢力。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2013年8月3日星期六
津巴布韋的民主哀歌
非洲國家津布巴韋週三進行總統及國會大選,由執政逾三十年的總統穆加貝(Robert Mugabe)與總理茨萬吉拉伊(Morgan Tsvangirai)互相爭奪權力寶座。如無意外,穆加貝應該以逾半數支持下獲勝,自動越過第二輪選舉,以八十九歲高齡第七度連任。雖然津國在今年三月透過公投啟動修憲程序,名義上將總統權力大幅收窄,並通過一系列人權法案加強人民政治權利;但是回顧穆加貝過去政績,倘若一如他所言「管治到九十五歲」,津布巴韋民主發展及經濟復元的前景似乎一片黯淡。
港人對津巴布韋的認識,大概源於總統親屬與香港的淵源:例如2009年穆加貝夫人格蕾絲來港購物時毆打本港《南華早報》記者;千金波娜在城市大學讀書等花邊新聞。相反,除了津國一度推出過面額一百兆的紙幣淪為世紀奇聞以外,該國的發展狀況甚少成為關注對象。
津巴布韋今日是非洲中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失業率一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遠超周邊國家的標準,連最嚴重的納米比亞,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口失業;通脹率在2008年直逼250,000,000%,據說花三萬億才可乘搭巴士。不過,在穆加貝上任總統前,津巴布韋一度是區內數一數二的經濟體,而且英國在殖民地時代遺下不少基建設備,本來讓津國足夠在保護主義的思潮下自給自足。
但是穆加貝的極端社會主義思想主導下實施激進土地改革,沒收許多農民的私有土地,並將其分配到親信手上;又藉排外民粹主義打擊外商投資,鞏固權力基礎;在其他社會福利政策花費極巨,嚴重破獲國家財政穩健。九十年代中葉,穆加貝漠視介入剛果內戰帶來的經濟壓力,終於導致國家陷入通脹危機,直到2009年,茨萬吉拉伊與穆加貝在非洲南部開發共同體(SADC)號召下達成和解共組政府後,前者的經濟政策才讓問題得以舒緩。
名義上,津巴布韋行政體制每五年由普選產生,選民理應可以投過選票將穆趕下臺。不過,津國在實行選舉時與柬埔寨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同樣從合法及非法的途徑影響選票結果。根據《經濟學人》與《衛報》報導發現,津國的已登記選民出現極不尋常的跡象:例如年輕、合資格選民出奇地少,但年逾百歲的選民卻有十萬人。這些「鬼魅」選民來自何處,他們的投票意向等等,自然成為其中一大疑團。執政黨與親穆加貝的民兵團關係亦是另一關鍵要素。在上屆大選中,初選領先的反對派成員受到襲擊,而且有部份反對派支持者被警方拘捕、打壓、甚至擊斃,令許多有心人卻步。再加上穆加貝擅長煽動民情,以「外國勢力入侵」等口號鼓動群眾,滋生暴力事件,讓選舉變成十分危險的政治活動。
由於穆加貝這次幾乎是注定獲勝,茨萬吉拉伊難從正常途徑否定這場選舉的合法性。但假如後者借群眾運動挑戰前者,似乎國內仍然未有共識,隨時會變成當年的泰國一樣,長時間陷入支持、反對者的「非我即敵」之爭,對津國的前途絕無益處。另一方面,茨氏與穆加貝為了這次選舉幾乎已經撕破臉,雙方互相批評對方抹黑,加上積蓄已久的心結,相信雙方要花許多功夫才能重新合作。這個時候,或許只有透過SADC、非盟等區域組織的仲裁下,才可避免國家陷入分裂。
港人對津巴布韋的認識,大概源於總統親屬與香港的淵源:例如2009年穆加貝夫人格蕾絲來港購物時毆打本港《南華早報》記者;千金波娜在城市大學讀書等花邊新聞。相反,除了津國一度推出過面額一百兆的紙幣淪為世紀奇聞以外,該國的發展狀況甚少成為關注對象。
津巴布韋今日是非洲中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失業率一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遠超周邊國家的標準,連最嚴重的納米比亞,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口失業;通脹率在2008年直逼250,000,000%,據說花三萬億才可乘搭巴士。不過,在穆加貝上任總統前,津巴布韋一度是區內數一數二的經濟體,而且英國在殖民地時代遺下不少基建設備,本來讓津國足夠在保護主義的思潮下自給自足。
但是穆加貝的極端社會主義思想主導下實施激進土地改革,沒收許多農民的私有土地,並將其分配到親信手上;又藉排外民粹主義打擊外商投資,鞏固權力基礎;在其他社會福利政策花費極巨,嚴重破獲國家財政穩健。九十年代中葉,穆加貝漠視介入剛果內戰帶來的經濟壓力,終於導致國家陷入通脹危機,直到2009年,茨萬吉拉伊與穆加貝在非洲南部開發共同體(SADC)號召下達成和解共組政府後,前者的經濟政策才讓問題得以舒緩。
名義上,津巴布韋行政體制每五年由普選產生,選民理應可以投過選票將穆趕下臺。不過,津國在實行選舉時與柬埔寨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同樣從合法及非法的途徑影響選票結果。根據《經濟學人》與《衛報》報導發現,津國的已登記選民出現極不尋常的跡象:例如年輕、合資格選民出奇地少,但年逾百歲的選民卻有十萬人。這些「鬼魅」選民來自何處,他們的投票意向等等,自然成為其中一大疑團。執政黨與親穆加貝的民兵團關係亦是另一關鍵要素。在上屆大選中,初選領先的反對派成員受到襲擊,而且有部份反對派支持者被警方拘捕、打壓、甚至擊斃,令許多有心人卻步。再加上穆加貝擅長煽動民情,以「外國勢力入侵」等口號鼓動群眾,滋生暴力事件,讓選舉變成十分危險的政治活動。
由於穆加貝這次幾乎是注定獲勝,茨萬吉拉伊難從正常途徑否定這場選舉的合法性。但假如後者借群眾運動挑戰前者,似乎國內仍然未有共識,隨時會變成當年的泰國一樣,長時間陷入支持、反對者的「非我即敵」之爭,對津國的前途絕無益處。另一方面,茨氏與穆加貝為了這次選舉幾乎已經撕破臉,雙方互相批評對方抹黑,加上積蓄已久的心結,相信雙方要花許多功夫才能重新合作。這個時候,或許只有透過SADC、非盟等區域組織的仲裁下,才可避免國家陷入分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