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假如中國在湄公河進行武裝護航


上月初,湄公河發生中國籍貨船遇襲事件,十三名船員集體罹難。事件引起北京以及周邊國家關注。日前中國更表示考慮派出武警到湄公河水域進行護航,日前國防部長梁光烈更罕有地就此表態,暗示解放軍有機會介入地區治安任務。假如北京決定進行武裝護航,鐵定為中國與東南亞近日不穩的關係掀起巨浪。

橫跨中國雲南省、泰國、緬甸、老撾及越南的湄公河是東南亞的第一大河以及世界第六大河,更是維持這些國家農業生態及經濟發展的泉源。亞洲開發銀行於一九九一年開始推動區域合作計劃,鼓勵沿岸國家以持續發展天然資源為目標。後來這幾個國家自行協商,除了落實自由航行之外,更簽署協定為相互船舶提供最惠國待遇。

況且,湄公河一直都有跨國罪案發生,走私毒品及武器彈藥等等,屢見不鮮,沿岸國家就此亦頭痛不已。慘劇發生後,中泰緬老四國亦曾發表聯合聲明,同意盡快落實《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協議》,並同意建立執法安全合作機制,進行聯合巡邏執法,打擊跨國犯罪集團。湄公河的例子曾經被視作東南亞國家合作的另一範例,證明它們有成為友好之邦的潛力。

不過這類合作機制一直不被看好。首先,東南亞國家對「捍衛國家主權」的觀念根深蒂固,為聯合執法帶來相當大的麻煩。例如在泰國前總理他信執政時期,差點與緬甸就跨國販毒集團越境執法一事發生武力衝突。其次,部份國家的軍方勢力獨立性及影響力太強,與中央政府的協調未必全然一致。

第三,亦是最重要的,是參與國家勢力不一,很容易造就區域霸權。中國與緬越老泰力量懸殊,後者更深受「中國威脅論」影響,擔心中國勢力入侵地區。假如中國決定武裝護航,不但軍事化這個經濟合作流域,更可能成為日後中國─東南亞衝突帶來另一個憂慮。

更何況,中國與東南亞的友好關係既是雙邊性質,亦只局限在經濟貿易方面。兩者主權糾紛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階段。當倡議了十年的《南海行為守則》仍未成形,外人很難想像湄公河的合作框架能夠有相當大的成效。但假如中國堅持實行單邊武裝護航,東南亞的安全議題肯定會更加波濤洶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