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波多黎各公投結果啟示


美國總統大選完滿結束,上週筆者分析到奧巴馬連任對美國內政外交影響。不過與大選同樣值得媒體關注的,還有波多黎各自治區日前進行的全民公投。結果顯示多數選民支持「就與美國關係改變現狀」兼「成為美國其中一個州」,持續近半世紀的「入美拉鋸戰」總算告一段落。當然,公投結果不具約束力,合併與否仍取決於美國國會決定,經濟與治安問題可能成為一大隱憂。然而波多黎各這次公投結果對美國日後管理其他美屬地區的方法具有參考價值。

波多黎各處於加勒比海海域,屬西印度群島其中一個島嶼,毗鄰多明尼加共和國以及英屬處女島,與美國本土反而並沒有任何土地接壤。十九世紀末,美國與西班牙發生戰爭,西班牙戰敗並將僅存的西半球殖民地─關島、菲律賓、波多黎各(容許古巴獨立)─統統割讓到美方手上,自此波多黎各便成為其中一個美屬土地。波多黎各的總督亦改由美國總統任命,將美國的政治制度移植到當地,甚至通過法令賦予當地居民美國公民權。二戰後,美國提高波多黎各自治權,包括容許民選總督、制定憲法成立自治邦,與美國建立「聯邦」關係。即便如此,波多黎各居民除了兩黨初選外,並無權投票選出美國總統。

波多黎各曾就­「與美國關係改變現狀」議題進行過三次公投,惟獨每次結果均以反對票占過半票數收場。不過四年前支持加入美國的政黨「新進步黨」強勢入主自治政府內閣,大概預兆了這次公投運動的結果。加上奧巴馬四年前入主白宮以後,的確提高了對波多黎各的關注:不但任內推動「波多黎各民主法案」鼓勵居民自決政治前途(議案遭參院否決),並成為五十年來首位出訪該地的美國總統。縱使這些舉措對公投未必有實質影響,但無疑加強了波多黎各建州派的理據。

波多黎各的政治命運仍然需要得到美國兩院通過才可落實,但假設兩黨對公投結果表態支持,筆者認為對美國內外政策都有一定影響及啟示:

一、國內政治形勢:波多黎各失業率比美國本土高出一倍,外間批評當地發展停滯不前,國家負債情況嚴峻導致當地暴力及販毒問題惡劣,因此經濟問題將會是首先一項挑戰。另外,波多黎各居民以拉丁裔為主,而且部份長居佛羅里達州,兩屆大選都是奧巴馬的支持者,加入美國理應有利民主黨吸納選票;共和黨經歷今次大選慘痛,大有可能改變其種族策略,以宗教和道德牌拉攏拉美族群,大可以波多黎各為試點。這次公投結果選擇「入美」的只有八十萬人,仍有近五十萬人對此有保留,另外亦有五十萬人沒有表態。把這些數據仔細分析,其實建州派的支持者不見得是主流民意,所以白宮處理該地問題更必須小心翼翼,避免重新點燃七十年代「波獨」狂熱,或者促成另一個北愛爾蘭問題。
二、外交方向:假如波多黎各加入美國,外交關係受影響的首先會是一眾拉丁美洲國家。近年拉美地區大吹左傾風潮,一直希望與擺脫美國的干預尋求獨立自主,故此以委內瑞拉為首的玻利瓦爾聯盟,甚至加勒比海及拉美國家都對「波獨」支持有加。加上波多黎各與美國本土中間夾著幾個國家,當中更包括古巴,對於白宮會否利用第五十一個州的特殊位置對中美洲「輸出民主」,難以預料,後者鼓勵「波獨」便更加不遺餘力。

細心分析之下,波多黎各入美的形式其實與夏威夷的情況相近:兩者本來並不屬於美國「天然」領土,而是美國透過外間壓力推動「政權更迭」所占領的土地,再由後者不斷「美國化」這些領地,然後名正言順的將之合併。假如這道方程式是成立的,那麼下一個最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五十二個州分的相信便是關島。雖然外間有學說認為關島較傾向成為主權國家,再與美國進行協議建立聯盟;然而關島現時主流的公投方式代表性不足,勢必削弱公投結果的認受性;不過如果將持票人擴大到其他移民,那加入美國的機會便會大幅提升。當美國的邊界覆蓋到關島時,「重返亞洲」的理由便更冠冕堂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