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普京「歸位」對中俄關係的影響


上周二,俄羅斯總理普京以一百六十人組成的訪問團向中國進行訪問,就中俄經濟及貿易合作帶來七十億美元的甜頭。無獨有偶,聯安局在普京出訪日前宣佈將事發一年的中國間諜案交由法院處理,有評論認為此舉乃普京宣佈明年「回朝」後向華示好的姿態。假如普京來年順利重新執掌克里姆林宮,中俄關係似乎只會更加牢固。

OOO年,普京取代葉利欽上場,成為俄羅斯總統。跟葉利欽搖擺不定的外交定位不同,普京向來以強硬姿態見稱,一方面要鞏固其反美立場,另一方面致力尋求盟友,以圖在國際舞台上重拾蘇聯的雄風。

九十年代中葉,中俄雙方逐漸擺脫蘇聯解體前的惡劣關係。一九九六年,兩國更成為戰略伙伴,多次就西方國家「侵犯其他國家主權」發出聯署譴責。普京上台後,充分利用中俄的反美傾向,與中方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除了就地區安全、文化交流等議題取得共識,俄方更承諾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同年,中、俄與中亞四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一面豎着反恐旗幟,另一方面拉攏中亞國家防止美國於當地立足。

中、俄的合作關係其實更著重於現實考慮。從北京角度出發,俄羅斯可以為中國提供能源輸送以及先進的軍事科技;至於俄羅斯則可以透過販賣能源賺取資金振興國內經濟。不過隨著俄國與中國在軍事交易問題出現愈來愈多磨擦,甚至觸發中國決定自行研發改良武器減少對外依賴,兩國的伙伴關係仍然較著眼於安全及經濟議題上。

中俄的經商往來愈來愈頻密,同時亦衍生了另一個問題。俄國遠東一帶的華裔居民,惹來俄國民族主義分子猜忌,以為中國乘機「吞併」該地。有調查發現,愈來愈多俄國人對中國人感到不友善,同時愈來愈少人認為兩國友好對俄國有好處。除了感到國土被侵犯,俄國人更加不甘心接受自己國際地位比中國次等。

為了維持勢力平衡,俄羅斯手上一直保持兩手準備。例如與印度加緊貿易及軍事上合作,既可以擴大市場增加商機,亦可以減低對中國的依賴,以防再次發生因為天然氣價格談判膠著而影響國內經濟的情況。

梅德韋杰夫上台之初對美國的態度確實較普京友善。然而兩者對亞洲政策基本上步伐一政,仍然是已務實以及現實利益視之。近日俄羅斯逐漸增加在東亞的參與度,譬如加入東亞峰會、與金正日進行近年首次對談等等。雖然俄國努力爭取在東亞地區內的獨立性,不過以目前中國在區內的龍頭地位、配合普京的務實作風推演,普京回朝理應只會更加鞏固中俄的穩定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