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用零和思維拆解印緬合作
印度總理辛格週日訪問緬甸,成為二十五年來首位出訪緬國的印度總理,雙方領導人會面後更圍繞能源、運輸、及邊界合作等事項簽署了共十二份文件,象徵與實質意義同樣重大。一方面,緬甸軍政府透過昂山素姬選入國會一例,換取歐美解除經濟制裁,恢復外交關係,印緬加強貿易上往來,改善緬甸經濟狀況,挽回軍政府一點面子。另一方面,印緬在如此關鍵時刻展開密切合作,可以釋去西方對德里的外交壓力,又可贏得奈比都的好感,對印度「東望」政策提供一大助力,與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競爭將會越演越烈。
如果以零和心態觀察印緬關係,緬甸親西方的曖昧態度應當犯上「嚴重傷害了中緬六十多年的兄弟情結」的重罪。先是去年九月,登盛為回應國內民眾訴求,放棄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合作修建的密松水壩(Myitsone Dam);今年五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又宣佈放棄多年來對緬甸的制裁,並鼓勵美商於當地進行投資。印度此番與緬甸合作項目上,居然包括了兩項新的水電計劃工程,甚有沖著中國而來之勢。
中國印度近幾年關係不佳,對北京而言,這與表現具侵略性的「東望」政策不可分割。印度近二十年間開始崛起,建立大國形象成為歷屆印度政府的重要任務,而且印度國民對六十年代中印邊境戰爭戰敗一事耿耿於懷,於是對東南亞國家虎視眈眈。九十年代中期,德里積極與東盟部份成員合作發展水利以及經濟項目,成為該地「東盟加三」以外的重要國家。最近一年,印度明顯刻意介入南海紛爭,更支持越南立場將問題國際化,這肯定是觸動中國神經。
印緬合作對中國來說,都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一直以來,印度與緬甸偶然會有雙邊合作的項目進行,例如兩國的水電計劃於二零零四年便開始了,然而一籃子的全方位合作,這次卻是首次。中國既明白緬甸的經濟狀況如今需要外來催化劑,卻亦焦慮緬甸有朝一日變得與東盟成員國一樣,自此與中國貌合神離:在經濟上與中國互惠互利,在安全戰略上卻依賴西方國家,平衡中國威脅。地緣政治考慮上,緬甸一直通過雲南昆明向中國提供天然氣;另一方面,雲南省與緬甸邊境接釀,同時又鄰接孟加拉灣,對中國的海上運輸悠關重要。更重要的,緬甸可以稱得上是東盟唯一一個「真心」支持中國的成員國,尤其以現時鬧僵的中國─東盟關係上,緬甸的政治立場具有絕對的影響力。故此,北京希望能夠在奈比都保持著「大哥」地位,這對中國的外交、經濟及安全都有莫大關係。
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蒙古的「第三鄰居」政策無損現況
分別與中國及俄羅斯邊境接壤的蒙古國,八十年代末開始實行政經改革,對外方面實行「第三鄰居」政策,希望透過與第三國家建交,制衡北京與莫斯科對國家安全的威脅。現任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自二零零九年上任開始,更積極深化與歐美國家的合作關係。蒙古去年正式申請成為歐洲安全合作組織成員,今年三月與北約建立夥伴關係,更為上週以「和平夥伴關係國」身份參與北約峰會舖路。有輿論擔心,蒙古繼續投入歐美懷抱,可能使它成為西方國家對付中國的一隻棋子。
蒙古實行「第三鄰居」政策的背景,與區內歷史息息相關。蒙古在過去二百年間,先後成為中國及前蘇聯吞併[1]的附庸國,以致獨立後需要與中、俄深化關係,藉此減少對北京及俄羅斯的依賴,尋找不結盟的空間。然而蒙古在地理位置上並無任何「第三鄰居」,所以外間經常將美國這個能力上足以與中俄匹敵的強國,視為鄰居人選之一[2]。
事實上,蒙古國與美國簽署了一系列協定,前者收受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資金發展私人市場及自由經濟,支撐國內貧富懸殊影響的經濟,同時舉行定期聯合軍演。作為交換,烏蘭巴托對華府的反恐戰爭十分支持,不但騰出土地建立國際維和訓練中心,去年更多派一倍兵力到阿富汗執行維和任務。另外,蒙古加入由美國主導的「民主共同體」(Community of Democracies)深化國家的民主管治,不過組織內的亞洲成員國卻大多被視為美國盟國,在國際舞台上意見尋求一致口徑[3]。這些發展長遠下去,似乎會使蒙古國與中,俄愈走愈遠,甚至成為抵制中國包圍網絡的重要成員。
不過以上論述低估了蒙古的地埋位置以及國家安全考慮。首先,「第三鄰居」政策的背景是保障烏蘭巴托的外交主權,為免重蹈覆轍成為沒有實權的政體。因此一面倒的傾向個別盟友絕非蒙古國的利益所在[4]。第二,中國畢竟是蒙古的「真正」鄰居,自一九九八年開始更是後者最大的投資國家及貿易伙伴,而且中國提供天津市作為蒙古出口煤礦的港口地,北京與烏蘭巴托的經濟緊密程度對蒙古有一定誘因,美國這「遠水」仍遠不及中國有影響力。
相反,兩國緊密合作同時卻帶來更緊密的人材交流,導致蒙古部份地區充斥著華人,使蒙古人將之與清朝帝國的統治進行類比,促成國內冒起排華的種族主義情緒,但上述右傾思潮卻同時不容國家向美國出賣主權。假如說中蒙關係受損,「歷史情結」比外交政策似乎更恰當。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巴西調查軍政府歷史難關重重
巴西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f)本週宣佈正式成立真相委員會(Truth Commission),矢志要就二戰後(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八八年)國內所有涉及侵犯人權的行為展開調查。調查過程必然牽涉到六十至八十年代間軍政府的惡行,而左翼出身的羅塞芙因曾經參與遊擊隊對抗軍政府,遭受軍方拘禁虐待,招致軍方擔心此舉純粹總統個人「報復」心態。
冷戰時期,拉丁美洲多個國家軍人發動政變奪權,而且打壓異己手法招人垢病,造成民眾不滿。以巴西為例,軍政府首任總統布朗庫(Castelo Branco)頒布了新憲法,賦予聯邦政府特權,打擊任何針對國家安全、政治和社會秩序的「犯罪活動」。名義上這是朝著巴西的左派人士而來,實際上卻方便軍方震懾民眾。
六十年代末,軍政府權力幾近不受制肘,一方面透過法律途徑禠奪政治犯權利[1];另一方面,對付羅塞芙等參與綁架外交人員的激進馬克思主義者,軍方則採取嚴刑拷打的手法逼供。軍政府任內發起多次鎮壓回應反對者,造成多名政治犯外逃、失蹤、甚至死亡,牽起人權爭議。
雖然軍政府在還政於民前經已下令赦免部份政治犯,並承諾不會對任何參與「血腥行為」的左翼分子作出檢控,但該赦免法亦適用於軍隊人物。換言之,除非特定情況下,所有涉及違反人權的舉動將不會受到法律制裁。該法近年在巴西最高法院獲得肯定。聯邦政府在三月曾對一名前上校提出起訴,控告他與多名失蹤案件有關,起訴最終遭法院否決。從此推算,赦免法不能在羅斯芙任內推翻或修改,委員會任何調查成果難對軍隊成員造成法律上的影響。
再者,前總統盧拉及羅斯芙成立真相委員會挑起軍隊神經。軍中有受訪者質疑二人曾在六十年代末被逮捕並囚禁,擔心委員會的目的並非協助了解其他失散家人下落,而是公開當時的機密文件,公布下令鎮壓群眾的「幕後黑手」身份,製造輿論,秋後算賬。早於盧拉提出有關建議時,內閣國防部長及軍隊司令已「放風」準備辭任抗議。歷史對左翼政黨以及軍人之間造成的矛盾,可見一斑。
下屆世界杯及奧運碰巧將會在巴西舉行,政府除了需要加快發展基建設施配合,拓展旅遊業務外,更需要加強警方與軍隊合作對付國內毒梟,配合軍隊在國外的維和行動,改善國家形象。真相委員會的存在是政治多過「報復」心態的,主要為回應拉丁美洲近年批評個別國家軍政府時期違反人權的暴政,以免日後失去大國所需的道德高地,而非挑起軍隊內部不安。繼承盧拉務實取態的羅斯芙應該深深明白,在這個時候與軍隊攤牌,可能得不償失。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奧巴馬支持同性婚姻與選戰策略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三接受訪問,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公開表態支持同性婚姻的總統,一改上屆總統選舉的「猶豫」立場,震盪朝野,有評論指出這番言論將成為美國政治的分水嶺。然而,奧巴馬表態前夕,總統大選的關鍵之一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公投通過禁止同性婚姻以及民事結合(Civil Union),成為美國五十個州分中第三十一個反對同性婚姻的地方政府。奧巴馬在大選前旗幟鮮明地公開立場,並直接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這個敏感的社會議題帶進選舉之中,無疑兵行險著,但未嘗不可視之為一項選舉策略。
美國多份評論認為,奧巴馬表態與白宮官員「搶閘」發表支持同性婚姻言論有關,當中包括副總統拜登、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和住屋及城市開發部部長多諾萬(Shaun
Donovan)。假如政壇一片風平浪靜,奧巴馬大可繼續模糊其辭蒙混過關。不過總統選舉在即,芝麻綠豆小事均可成為政治炒作對象。只要奧巴馬立場與其團隊稍有不協調,隨時演變成「奧巴馬管治失效」議題,頓成民主黨要害。何況有部份民調顯示競選對手羅姆尼的支持度已經超越奧巴馬[1],後者絕不能再製造任何弱點送贈對方。
奧巴馬的另一個選戰考慮,是如何吸納思想較開放的年青人,承續他四年前「變革」的口號,藉此爭取選票及選舉經費。2004年,相關議題同樣是當年小布殊爭取連任的選舉綱領,內容卻是提倡修改憲法反對同性婚姻,激起多個州分的保守主義信徒走出街頭投票,成為共和黨繼續掌權的推動力。時移勢易,近年來美國接受同性戀的人數已經超越反對人數,趨使他們更易接納同性婚姻。美國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上月發表報告,顯示接受同性婚姻的比例較反對者多百分之四[2]。世代轉移使許多過往反對同性結合的聲音都轉過來支持同性戀者,當中包括非裔人士、福音教派信徒、以及部份較開明的共和黨黨員。很明顯,假若奧巴馬再一次在同性婚姻議題上予人拖拉的感覺,有機會面臨黨內自由派批評。況且,奧巴馬執掌白宮近四年,經濟復原速度未如理想,定必成為羅姆尼力攻之處,故民主黨必須動用社會議題製造輿論空間,爭取支持。與之相反,曾自詡為捍衛同性戀的羅姆尼則受制於占共和黨多數的傳統保守勢力,可能需要放棄這些中間或開明派的票源。從選舉策略角度出發,奧巴馬團隊的策略可算高明。
政治一日都嫌長,這是不爭的事實。縱使民主黨在此次選舉之中力撐同性婚姻,這並不代表同性戀者將受法律保護。第一、奧巴馬經已強調表態純粹個人意見,表明決定權在州政府手上,權力不在聯邦政府裡。換言之,奧巴馬暗示短期內不會仿傚小布殊推出憲法修正案,改變部份州份禁止同性婚姻的取態。第二、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一例中政治意味相當濃厚,斷不能將之視為永久性的立場。在小布殊前,間接否定同性婚姻,簽署了《婚姻防衛法》的正是民主黨總統克林頓,條文指定聯邦法律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法定結合。04年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克里亦反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就連奧巴馬此前的立場曾經曖昧不定,他本人同樣承認自己一直「猶豫不決」。由此可見,現今仍難肯定民主黨是否「堅定不移」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又抑或所有佈局都只為選戰舖路,別無他意。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柬國土地政策 將成人權問題
柬埔寨著名環保及人權份子楚沃悌(Chhut Vuthy)上周在國內調查非法砍伐期間被憲兵槍殺,兇案震驚國際人權組織,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亦開始介入事件,向金邊施壓。事件讓人一再想起柬埔寨遭外間垢病的人權問題,似乎並未受惠於表面上的和平過渡。相反,國家的土地發展計劃似乎將會成為國內人權進步的絆腳石。
槍擊案與柬埔寨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土地糾紛有關。幾年前,國際環保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發表報告,批評柬國軍方進行非法伐木,並透過武力奪去部份村民居所,將所得的高質木材賣出牟利。金邊政府有不少官員牽涉其中,自然對這些不法活動不聞不問。楚沃悌這次行動,便是希望拍下非法伐木的過程,作為證物控告軍方,最後卻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軍方牟利的動機,卻源於國家本土及外國企業的投資計劃。上世紀末,金邊通過實施「經濟土地特許經營權」准許國內及國外企業租用大型種植園或農場99年,藉此換取外資。雖然計劃曾經暫停,但不久後又再重新啟動。單是去年,柬埔寨政府已頒發了123張經濟特許地執照,範圍包括75萬公頃土地。再者,柬國的土地法漏洞繁多,無法保障土地原本持有人。這種計劃將會嚴重破壞柬埔寨的動植物生態,甚至危害到許多信奉原始宗教的村民生活,逼使他們流離失所。
事實上,政府的土地分配問題已經觸發多次糾紛與槍擊案,當中除了軍方有份參與外,亦有村民向警方投擲汽油彈。按《柬埔寨星洲日報》的觀察所得,這是該國第一次有村民動用汽油彈。情況持續下去,僵局難免會踏入白熱化階段。
另一方面,槍擊案讓人聯想起八年前在金邊遭暗殺的工會領袖謝威界(Chea Vichea),甚具政治意味。楚沃悌向來狠批軍方與洪森政府剝削村民利益,破壞柬國環境生態,加上其政治魅力,一直被視為軍方的眼中釘。當年的謝威界與洪森敵視的沈良西黨(Sam Rainsy Party)關係密切,加上動員能力強,嚴重挑戰當時支持度低迷的洪森。外間相信政治魅力同樣成為楚沃悌的催命符,如此一來金邊便可除去反對黨的左右臂。
柬埔寨政體並非一個完整的民主制度,即使下議院實行全民選舉,然而選舉經常受到軍隊或國內最大黨人民黨作出威脅,反對黨通常被政府壓制,因此洪森政府認受性一直備受質疑。這種政治背景,加上過去洪森曾經依賴軍隊進行政變奪權,關係錯綜複雜,使洪森極度需要軍方背後的支持,金邊對利益輸送行為表現容忍,加上洪森本人早已有多項貪污醜聞纏身,絕不會推動有效的法制改革制肘自己,相反他只會縱容更多類似非法伐木行動「回報」軍隊。在這種政治氛圍下,柬國的人權狀況難以進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