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智利的皮諾切特後遺症


提及軍事強人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相信許多智利人民仍然難以忘懷。藉著政變登上總統寶座的皮諾切特,掌握軍政大權,軍政府主宰智利政壇長達十五年,統治下國家出現駭人所聞的人權問題,「被消失」的情況屢見不鮮。皮諾切特進行軍事獨裁,中斷了源自十九世紀的共和體制。雖然強人辭世已近六年,然而但凡與他有關的所有議題,仍然會觸動不少智利人民的情緒。有人在忘懷昔日的國家英雄,有人卻恨之入骨。最近一年,智利左翼團體有強勢再起的跡象,「皮諾切特」四字大有可能加深國內左右矛盾。

這星期,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再因為皮諾切特牽起群眾抗議,爭拗源頭竟然是一部紀錄片。右翼組織「九一一基金會」(Corporacion 11 de Septiembre[1]上週日舉辦首映活動,播放一套講述皮諾切特踏上總統歷程的紀錄片。簡單而言,電影是一部英雄挽歌:政變實屬民族壯舉,皮氏推翻民選總統不過是抵抗共產主義的英雄行為,可憐英雄死時仍被左派份子控告鞭撻。首映找來皮諾切特孫子致辭,不少右翼政客出席活動。電影內容固然觸動支持者心靈,畢竟這是為他們而設的。不過左翼份子與在野黨一致反對電影上映,更因此在市中心多處發動騷亂,攻擊參與首映的群眾。警察介入驅散示威者,事件最終變成警民對峙的局面。

過去幾個月,社會已經受其他事件影響,重燃對皮諾切特的關注。今年一月,政府修改教科書設定,以「政權」取代「獨裁」形容皮諾切特軍政時期,釀成受害人親屬不滿;過去三年,國家法院亦對許多皮諾切特時代的秘密警察展開聆訊,審查他們犯下的侵權罪行。無獨有偶,持續接近一年的學生示威運動,雖然只要求建立更公平的教育制度,但造成今日教育程度懸殊的「罪魁禍首」,恰巧正是皮諾切特。

有分析認為,是次悼念皮諾切特的首映參加者為近六年最多,全賴保守派成功回朝,起鼓舞之效。事實上,皮涅拉政府(Sebastian Pinera)早知道其保守立場在左翼反對者眼中是「原罪」,故一直嘗試與皮諾切特保持距離,以防瓜田李下之嫌。去年三月,皮涅拉便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提供皮諾切特過去侵權的證據,證明他公正審視歷史的態度。而過去有關修改教科書的爭執,也不見得是偏袒強人。但是隨著貧富懸殊加劇,年輕一輩普遍傾向民粹主導,示威活動近來更往往變成警民衝突收尾。今次事件反映皮諾切特仍然是激化社會矛盾的名詞,也將會成為皮涅拉政府施政上的一大制肘。


[1] 皮諾切特於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發動政變,奪去民選總統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 Gossens)的職務,事件與美國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的恐怖襲擊事件無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