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智利學生運動再起 左翼強勢回歸


去年五月,智利持續數月發生大型示威,更有占領校園運動,抗議國家教育政策不公平,更牽動到銅礦工人發起遊行。右翼皮涅拉政府(Sebastian Piñera)民望連續下跌,從兩年前營救礦難後支持率高達七成,到現時僅僅超越三成,大大呈現管治危機。三月中旬,智利學生再次發動群眾示威,幾日前的遊行更有五萬人參與。即使皮涅拉嘗試調整貸款措施,改由政府主導以及稅制改革,取代銀行高息借貸,仍然有大部份學生對此毫不領情。幕後策劃遊行的智利學生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Students of Chile, CONFECH)左翼色彩濃厚,甚為不滿國家奉行市場經濟政策,對皮涅拉以及現時的經濟政策將會造成挑戰。

智利的教育制度向來被基層學生垢病。雖然智利教育品質在拉美地區名列前茅,然而有超過一半院校均屬私立大學,學費相當高昂,近乎全球之冠,一般情況下只有富家子弟才有緣入讀。智利政府對公共教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等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四,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的百分之七差距甚遠。

智利強人皮諾切特在七十年代推翻民選總統,擔憂高等免費教育會培育反對聲音,所以大幅刪減公立中學及大學的資助,強行將教育納入市場經濟方式發展。即使九十年代初期回復民主選舉,執政近廿載的左翼民主聯盟(Concertación)將資源擴大公共開支,卻對高教改革著墨有限。

事實上,大型學生示威在智利已經屢見不鮮。2006年,首都聖地亞哥同樣爆發大規模示威,參與者多達四十萬人,同時有大學生及教職員參與罷工罷課支持群眾,是智利三十年來最大型兼同類的示威運動。當時新任總統巴切萊(Michelle Bachelet)作出退讓,表示願意縮減中學生的考試費用、向財困學生提供免費午餐等。不過上次主力針對中學生,至於大學生的處境仍未有多大改善。

與過去運動出現差異,去年開始的示威運動組織成份比較強,而且領袖人物的魅力非凡,更能帶起富有政治色彩的訴求。主力領導人巴列霍(Camila Vallejo)相貌出眾,鼻環不離身的鮮明形象深入民心。即使其共青團身份及共產黨家庭背景經常成為對手垢病之處,不過她務實的作風阻止她支持戰友們提倡另立政權的激烈主張。以上各項總和,足以吸引群眾支持。

這一年來的學生示威運動固然與智利學制失衡有關,然而一連串運動卻揭示了國內貧富不均的深層次矛盾,而年青一輩質疑市場經濟的公平性質,與中產階層或一眾企業以「經濟為先」的運作模式產生衝突。皮涅拉本來是百萬富翁,故此偏好「小政府」方針,認為國家的競爭力在於市場的開放性。再者,即使他支持平衡社會福利,他的政黨在國會中比例並非大多數,可能要進行妥協才可讓福利方案通過。而如今左翼學生運動逐漸能夠動員社會其他階層,擴大他們的政治版圖,對政府將會帶來重大考驗,甚至可能促成「基層vs企業」的政治僵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