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敍利亞和談成效全賴美俄取態

全賴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合力拉攏下,敍利亞朝野雙方終於有望展開和談,有機會為持續達兩年的內戰畫上休止符。過去聯合國曾經多次號召朝野雙方進行和談不果,但時至今日,政府軍面對持續不下的膠著狀態,反對派的道德光環隨著接二連三的醜聞幾近殆盡,再加上國際社會對雙方不斷施壓,終促成這次會談。

敍利亞局勢持續混亂,表面上是阿薩德政權與反對派各部落之間的權力鬥爭造成,但雙方保持均勢,兼且無意向對方示意妥協,敍利亞的將來唯有依賴國際社會參與。雖然敍利亞問題屬於國家事務,但無論是軍火買賣、政府與反對派的國際認受性、敍國內部不同教派造成的邊境衝突,都已經超越個別單位能夠獨力處理的能力範圍。芸芸國家之中,美俄關係更是全盤棋局的重要一著。

2009年惜逢美俄兩國元首換人,兩國關係「重新啟動」,雙方達成多項協定,但瞬間便受到俄國的「反美主義」衝擊,去年普京獲選總統後,美俄關係更直達谷底。不管是牽涉俄國人權的「馬格尼茨基事件」,或是兩國之間的軍事競賽,雙方之間不和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任何有關譴責阿薩德政府的草案。外交途徑失效,間接促成敍國部份反對派以更激進手段回應政府軍。

同一原理,美俄銳意改善關係,有利雙方共同籌備和平會談。兩國關係緩和,可從近日俄國對間諜風波的態度中略知一二。美俄之間向來不乏間諜戰,2010年俄籍間諜安娜查普曼身份被揭,事件以雙方互換間諜告終,不過,媒體高調跟進導致美俄關係冷卻。相反,克里姆林宮這次面對美國中情局尋獲線人的行動卻以低調手法處理,與普京過去刻意營造的反美氣氛截然不同,顯然雙方已有共識要減少分歧。

事實上,只有美俄達成協議,才可分別動員敍國政府與反對派加入和談。若果和談缺少任何一方,對敍利亞進程根本亳無作用。而且,美俄在區內的影響力不可或缺,特別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必須有限度對其區內盟友─特別是土耳其及以色列─施壓,阻止他們對敍利亞進行軍事行動,以免挑起阿薩德神經退出和談;同樣,俄羅斯亦須透過外交方法勸止阿薩德政府採取挑釁行為,暫停向政府提供軍火,以免將辛苦經營的和談條件毀於一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