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2012年:人類氣候問題的最後希望?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身處香港的可能體驗不夠深刻,故此華人媒體對環境問題不至廣泛報導;但假若你長居菲律賓、圖瓦魯、馬爾代夫、印尼等深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國家,便會特別關注正在多哈進行中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18)

多哈氣候會議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亦即原則上高級別的談判階段。儘管第一階段議程似乎成效有限,然而甫踏入新階段,二十五位成員國經已達成共識要減少黑碳、甲烷、臭氧排放量,從而降低對全球環境生態的破壞。

不過,這次會議的終極目標─延續將於今年到期的《京都協議書》─的安排卻未有下文。

《京都協議書》在一九九七年京都氣候峰會中推出,透過具約束力的條文限制工業化國家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至較一九九零年的排放量少百分之五點二的地步。相反,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則可免受約束制肘,引來美國強烈不滿,更在小布殊任期內退出《協議書》。其他發達國家,包括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在內的發達國家,都表態反對為《協議書》實行第二承諾期。加拿大更於去年宣佈退出《協議書》,成為第一個中途退出的國家。

按照去年南非德班會議推出的「減排路線圖」決定,《京都協議書》理應獲得有效延續五年。不過許多受影響國家多次要求所有排碳大國接受一套具約束力的協定,推動全球減排的決心。儘管如此,這次會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二氧化碳減排資助金額仍然爭持不下,對「綠色氣候基金」的開支比例未有共識,長遠的技術援助合作計劃還處於「只聞樓梯響」的境況。長遠下去,大會甚有可能無疾而終。

事實上,全球發生的氣候變化問題愈來愈明顯,其引致的種種天然災害力量有增無減:十月美國本土發生的颶風「桑迪」橫掃加勒比海及北美洲,奪去美國境內110人的生命;日前颱風「寶霞」社菲律賓南部招來狂風巨浪,超過1000人死亡或失蹤;更遑論其他每日飽受氣候變化影響,甚至有機會陸沉的島國。

昨日大會期間,菲國代表在會議講話中突然一陣哽咽,請求其他國家放下自身利益,為「七十億人口所要求的」盡快達成共識。語畢,其他國家代表紛紛站立拍手示好。但成員國是否真能趕在今日大會完結前得到完滿結論呢,這卻值得深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