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東盟版本的《萬曆十五年》?


在許多歷史學家眼中,明神宗萬曆十五年,相比起萬曆年代其他內外困局,理應是明帝國史上最無風無浪的一年。然而「大歷史觀」學家黃仁宇筆下的《萬曆十五年》卻打破了這套論述。黃仁宇在書中點出選出六個風雲人物加以描繪,突顯出官場受到一套僵化的傳統思想系統束縛,無所作為。雖然表面呈現一幅符合英文書名《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無關痛癢的畫像,但卻為明帝國覆亡播下種子。

柬埔寨過去兩周舉行了東盟峰會(ASEAN Summit)及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分別通過了《東盟人權宣言》以及「區域全面夥伴經濟關係」(RCEP)。前者加緊東盟十國在人權議題上的共識,後者則以「東盟加六」為主軸強化東盟與中、日、韓、澳、新、印的自由貿易關係,從外觀而言,東盟主導的區域網絡看來更加鞏固了。

不過,這兩項決策對東盟帶來的正面影響程度有限,其他嚴峻議題按下不表,即使2012年的兩個峰會不至於no significance,但卻也不見值得載歌載舞。

首先,東盟推動《人權宣言》,是一種從上而下的執行方法,並無任何配套保護及推動公民社會,而且當中對保障「公民權利」附設條件,例如不得挑戰國家安全、公共秩序等等。但相關的詮釋權卻往往由執法者掌握,大多成員國的司法系統獨立性存疑,《人權宣言》難免成為紙老虎。

RCEP雖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大彈性,將幾個「東盟加一」的雙向貿易網絡多邊化,而且包括中國、印度兩個龐大市場,有助東北、東南亞經濟上互相依賴,理應促進東亞區域化。

但美國要繼續「重返亞太」任務,務必會循著「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路徑打進亞太市場。區內經濟體系較完善的,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對TPP自然趨之若鶩;但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卻仍需要差別待遇的條文扶助國家新興經濟行業。而且,TPP同時屬於白宮對東亞外交戰略的重要一環,透過吸納區內其他國家平衡中國崛起的力量。TPPRCEP長時間對峙,定會窒礙區域建立一體意識。

更重要的,是東盟地區對地區安全仍然缺乏共識。今年七月在金邊舉行的首次東盟峰會(東盟憲章規定東盟主席國每年需要舉行兩次峰會),以未能達成共識向中國抗議南海的擴充政策告終,是為四十五年來前所未見的結果。今次峰會上未再提及有關地區安全問題,純粹拖延策略,東盟十國終須建立共識,為區域安全尋求統一口徑。不然,東盟最後必定會分開成親美/親中兩派,撕裂整個區域組織。到時候,四十五年的區域化工程將毀於一旦。

2012年看似平平無奇,然而東盟前途卻滿佈陰霾。到底能否在2015年實行共同體前建立更多共識,這要視乎成員國目光能否超越國家利益,放眼到區域上;否則今次峰會將會奠定東盟瓦解,儼如《萬曆十五年》下的明帝國。

沒有留言: